葉宴伶與葉姿伶

《一片葉的選擇:葉宴伶與葉姿伶的農遊時光提案》

#酸柑茶#三代青年茶農#農遊茶園

在龍潭冬天的茶廠裡,空氣中常瀰漫著一種溫潤的香氣——那是酸柑茶正在慢慢轉化的味道。

酸柑茶,是客家人的生活智慧,也是對土地與物資惜用的展現。早年冬天製茶淡季,茶農會將多餘的茶葉塞進柑裡,封住、烘焙、陳放,成為能存放多年、越放越香的茶。這不只是一種茶飲,更是一段傳統在日常裡的延續。這項工藝其實來自於早期客家人的惜物精神。那時家家戶戶會用虎頭柑祭拜祖先,色澤飽滿的果實代表著吉祥與豐收。過年過後,虎頭柑會慢慢乾縮,許多人便將其丟棄。但客家人總覺得太可惜,便動手挖出果肉、去籽後磨碎,與茶葉拌合,再慢慢烘乾,成了今天的酸柑茶。這樣的過程聽起來簡單,卻十分繁複,需要天氣的配合、時間的等待與人手的堅持。每一批酸柑茶,都是經年累月的累積。

而這些故事,來自一個三代茶農的家庭。

阿公是第一代,負責種茶、與土地為伍;爸爸是第二代,專職製茶與代工,把茶做好、穩穩地做好;而作為第三代的我們,開始思考:「除了種與做,我們能不能『說』茶,讓更多人接觸茶?」這樣的想法,催生了「小葉子農園」。

這個名字來自茶葉,也象徵我們是從茶園長出來的「小葉子」——有根、有土地,也有想長出新枝葉的渴望。我們希望,茶不再只是茶葉商品,而是人們與土地重新建立連結的媒介。

如今的小葉子農園,已經成為一座充滿故事與互動的空間。

來到這裡,可以實際走進茶園,認識各種茶樹品種與耕作方式,在田間採果、聽茶園的故事,親手壓製茶餅、體驗茶染工藝,還能動手製作傳統酸柑茶、茶香脆梅。除了茶,我們也設計了與日常生活息息相關的循環農業課題,像是廚餘堆肥、自然雜草管理等,讓大家理解「土地的運作」其實也與我們息息相關。

有一次,我們在堆肥區發現了一顆雞蛋,是園內的母雞不小心跑去那裡下的。沒想到,那顆蛋竟然在堆肥產生的自然餘溫中,自己悄悄孵化成了一隻小雞。當環境夠自然、夠純粹,生命就會用最不可思議的方式回應你。還有一回,我們在接手附近一塊荒廢的農地後,想種一片向日葵。為了比較不同土壤的狀態,我們同時在原本有自然堆肥、長期養土的農園裡種了一批,也在新土地上種了一批。結果幾個月後一比,原本的農園向日葵高大挺立,花朵飽滿;而新土地的向日葵則顯得矮小瘦弱。這個對照讓我們深刻體會到:有機不是一種口號,而是對土地長期、溫柔、踏實的照顧。「土地如果健康,它會自己運作、自己回應。」

我們農園主要生產的茶品,包括大家熟悉的東方美人茶、桃映紅茶、雪美人,還有我們家族自有且風味特殊的紫芽紅茶。我們希望這些茶,不只是被喝下去的味道,也能成為體驗過程中的記憶。

推動農遊的這幾年,我們最深的感觸是:當茶園打開了,故事也就流動了。

我們想讓大家知道,茶不只是茶,它可以是學習、是情感、是文化,也是一種與土地和好、與生活對話的方式。

「我們不只是做茶,我們想讓茶被看見、被記住、被重新喜歡。」

這,就是小葉子農園的選擇。

讓一片葉,成為連結人與土地的起點;

讓一杯茶,保留記憶的香氣與溫度。

返回列表